曾仕强:做好这个字,你就成功了九成

2020-06-22 06:49

 么忍,要么滚,这是员工!要么一忍再忍,要么散伙回家,这才是领导!

 
【管理故事】
 
唐朝有个张公艺,家里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起却很和气,很兴盛。张家从北齐开始就受到朝廷的注意,皇帝多次表彰,称其足以成为“家和万事兴”的典范。
 
到唐高宗时,一次,皇帝路过当州,就来拜访张公艺,问他:“为什么你们家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还能和乐融融如此之久呢?”
 
张公艺请求用纸笔来对答,皇帝答应了。
 
张公艺提笔,竟一口气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边写还边做着解说。
 
“家庭想要和睦,一切都得归功于一个‘忍’字。”
 
“宗族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最主要就是大家长心有偏颇,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徇私,家庭成员自然会起愤愤不平之心。”
 
“此外,是否能做到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也是关键。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尊卑、没有次第,家里就会很混乱。更何况,如果没有彼此之间的相互包容,家里一定纷争不断,不能同心协力,不能努力为家族奋斗,家族里的产业很快就会衰败下去。这个家也就难以维持了。”
 
“如果家族里每一个人,都能互帮互助,积极为家族做贡献,都能用这个'忍’字互相礼让,当然就能和睦兴盛、传承不绝了。”
 
 
 
 
 
【企业管理智慧】
 
什么是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易经》潜龙勿用指出:就算你是一只有真本事的龙,时机不成熟,你也要做一只潜龙,不要急于现,这就是忍。
 
可见,“忍”强调的是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只有具备“能行能止”的心理素质和处事智慧,“为可为于可为之时”,才能称作真正的“善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忍”的本义,绝不是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忍气吞声”、“懦弱奴性”,而是指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一致,其意是积极的,是一种向内忍于己与向外忍于人相统一的人生态度。
 
向内忍于己,说的是修己,要能忍“克、伐、怨、欲”,把一切好胜心、骄矜心、愤怒心、爱恶心忍下去,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以求修身成德;向外忍于人,说的则是处事,是对敢于行止之事是否“为可为于可为之时”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主动调整心境、善于随情势变化而变通的智慧。
 
所以,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张家能传承不绝、九代同堂,秘诀就是一个“忍”字。
 
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百忍成金”,尤其处在被管理的位置,更是不断被告诫和自我告诫:“要么忍,要么滚!”殊不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带好团队,忍性思维同样必不可少。
 
对于领导者来说,忍性思维的修炼从修己容人开始,不只要能“忍”困苦坎坷,以培养“屈而后伸”的坚强品格,还要能“忍”妒能之心,容有才之士,以带出“君子和而不同”的强大团队。其次在容事察人,正所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领导者要能忍权欲心、得失心、完美心,把具体事务交给下属去做,还要在在保证企业利益不受实际损害的前提下忍下属之不能、下属之小过、下属之不完美,以考察、引导、当教练的心态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可造之才。
 
此外,从自身修养角度,领导者当有四“忍”:忍誉,忍怒,忍言,忍争。
 
一、忍誉
 
身为领导者,自身管理风格和个人魅力对团队氛围乃至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就更要切记“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不要给巧言令色的小人以可乘之机。只有在团队中建立积极向上的部门文化,下属才会有正向的精神寄托,整个团队的工作状态才是积极的、务实的。
 
此外,老子说“功成弗居”,《易经》强调“二多誉,五多功”,都是说领导者要能够忍誉,不因为地位的变化、外界的赞誉而改变心态,才能真正做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二、忍怒
 
宋人程颐说过:“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即一个人能不能忍耐愤怒与欲望,便可以判断他有德无德。
 
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处于上位,如果不能制怒,便可能因发泄而用权不公,而处在下位的下属则因此而“不平而鸣”,就会出现“上怒而残下,下怒而犯上”的局面,结果员工损失的是利益,而领导者损失的则是德行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领导者如果不善于忍怒,就很容易草率做出决定,在日常管理中也常常会说出没有条理或过分的话,使得下属产生心结,即使不是立刻辞职,也会心存“另择明主”的想法而难以专心在工作上。
 
身处领导职位,领导者当有“吃得三斗醇醋,方得做宰相”的胸怀和“唾面自干”的度量,能忍人之不能忍,方能有大成就。
 
三、忍言
 
曾仕强教授曾经多次强调,逢人只说三分话,当时的情境下该说几分,对方该知道几分,就说几分。这就涉及到“忍”言。
 
对于领导者来说,忍言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忍呵斥之语。下属难免会在经历、经验、能力等方面显出不足之处,对此领导者一定要衡情论理,在人前给下属留面子,下属对领导自然“退省愧服”。其二忍教导之言。领导者每遇下属请教,一定要谨记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是要考虑下属问这个问题是确实能力不足,还是懒得思考,甚或是在推脱责任。想清楚这点,领导才能开始指教,并根据该下属的性格、程度、接受能力等酌情改变指导方式。
 
四、忍争
 
用易经来解读中国人观念中的争,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师,一种是讼。
 
从师的角度来看,叫做以战促和。所谓忍争,就是要有王道精神,竞争时要顾虑到每一个人的尊严。就是要在无法师出正道时,在准备不够充分时,在上下不够同心时,要能忍住,不挑起和对手之间的争斗;在大获全胜时,不得意洋洋以营造赢家的气度;在大败亏输时,不绝望失态以保住自己的体面。
 
从讼的角度看,中国人崇尚息讼,就是说讼卦是有危害的,能够避免一定要尽量避免,以化解为上。对于领导者来说,更是要以化解和调和的态度来做团队,才不致把所有下属都推到对立面上去。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说的就是作为领导,心里想的是大格局、大是非,对于团队中那些芝麻小事、是是非非当忍则忍。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领导者要修好忍性思维,不是要你做好好先生,凡事和稀泥,也不是要你唯唯诺诺,怕事躲事,而是要你通过向内忍于己达到向外忍于人的处事境界,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提升领导阶位。
 
难忍能忍,方能成大气候!
 
 
 
 
 
【曾仕强语录】
 
在明夷里面,最要紧的就是装糊涂。他装糊涂,装到什么地步呢?装到人家把他儿子的肉剁成肉酱,包成包子给他吃,他也知道这是我儿子的肉,吃!装作不知道一样,才能保住他的命,才能够把他的智慧流传下来。
 
中国人会“推、拖、拉”,是有用意的,就是我对你有礼貌,我尊重你,你要先讲,我一定不跟你抢,但是你们都不肯先讲,那抱歉,我先讲,这时候才叫当仁不让。所以,同样是第一个讲,会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差别而已。
 
人要从绝望当中去产生希望,人要在黑暗当中储存你的实力,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你还是要大放光芒,这才叫做天道好还。天道好还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有信心。对什么有信心?对老天有信心,黑夜不会永远漫长没有止境,不会的。
 
水似柔却刚,中国人喜欢内刚外柔,内方外圆,心中有原则,而且十分坚定,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当随和,好像怎么样都可以。中华民族看似软弱,有时还带点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几经外侮,却能够显现坚强无比的不可征服性。我们敬天、事天、顺天,有时候也会大骂老天爷不长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