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那流浪雄狮长大以后,还认识自己的母亲吗?

2021-09-29 07:20

 狮子是站在动物界巅峰的猎食者之一,以个体和群体双重强大出名。但矛盾的是,平时特别团结的狮群里,总会发生驱赶小雄狮、造就流浪狮子的现象。究其原因,其实不过就因为四种原因:交配、传承、食物和权力。

 
 
 
一、狮王之所以会驱赶小雄狮,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交配权利
 
对于所有的动物来说,交配都是本能且神圣的事情。但是,发情期的动物往往出现留情不认的情况,尤其是像狮子这种具有强烈领地意识的大型动物来说,一旦进入发情期,更是极其暴躁和六亲不认。
 
但与其它动物相比,发情期的狮子有个比较特殊的表现,那就是很少是由雄狮主动挑起。一般来说,狮子没有特定的繁殖季节,而一旦狮群出现繁殖交配需求的时候,通常是会出现集体性的发情交配,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看过动物世界或者了解过狮子的,相信都能知道,狮子是一种群居性动物,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化特征。而一个标准或者说成熟的狮群,必然是由至少一头雄狮和若干头雌狮、幼崽构成。
 
比较实际的是,一个成熟强大的狮群,通常是会包含2头成年雄狮,其中一头为领头的狮王,另一头是狮王的兄弟或者盟友、追随者。不管是狮王也好,追随者也好,成年雄狮其实并不是时刻都会跟狮群待在一块,而是常年游走在领地范围内,保卫领地。
 
这些雄狮一般有血缘关系,但只有狮王才有绝对的交配权,其他雄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留下后代的机会相对较小。
 
 
 
所以,我们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其实经常看到狮群出现的多数是母狮和幼崽在一起,雄狮是游离在外的,只有在狮群狩猎或者遇到入侵者的时候,才会闻讯归来。
 
也因此,狮子的发情与交配,通常不由雄狮说了算,而是在于雌狮是否处在发情阶段。如果哪天雄狮想要突然来一发,而雌狮根本不在状态,就会挨雌狮们一顿揍。
 
而雌狮的发情期,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像其它动物那样,有固定的繁殖季节。雌狮发情,通常只有两种情况:
 
一是狮群里的幼崽比如病死、夭折太多,为了延续狮群,雌狮会主动发出交配的信号;
 
二是狮群的狮王出现了更迭,如狮群内部雄狮产生了新老争权或有外来雄狮入侵打败了原来狮王,然后新生的狮王上位后会对狮群内并非自己血脉所生的幼崽进行杀害。
 
这时候,当狮群中没有6个月以下的幼崽的时候,雌狮就会集体发情。狮王就会收到信息,与雌狮进行交配。在发情期,雄狮一天能交配40至100次,一次只有5到20秒,但足够保证雌狮受孕的概率了。
 
 
 
另外,由于发情期的雌狮也是六亲不认,并非单单只认狮王一个,也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交配权利不被破坏,出现戴绿帽和乱伦的情况,狮王必须严格控制狮群内的雄狮数量,驱赶已达到适龄成年的小雄狮。
 
要知道,动物乱伦、近亲繁殖,将会对这个族群带来基因突变、病患等极大的危险、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毕竟,动物没有道德观,一旦发情它可不知姨妈、姐妹之类的区别。
 
这也是会出现流浪雄狮的原因之一。狮子王驱逐幼狮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防止近亲繁殖,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但本能的是防止近亲繁殖,让自己的血脉得以更好的延续。
 
第二、狮群也是有传承的,而这个传承大概率不是在内部的父子传承上,而是在外部
 
众所周知,群居性的狮子,其实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雌狮和雄狮的生活习性是完全不同的。真正意义上来说,雌狮才是群居性的那一部分,而雄狮往往代表着权力、责任、守护与孤独。
 
与雄狮不同,雌狮多数会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留在狮群里。如果其中有些雌狮是狮王的女儿,而当女儿长大后,如果父亲还是狮王,女儿通常会受到来自母亲或者其他成年母狮的排斥,在狮群中的地位也很低,得不到交配的权力,有些女儿甚至会自己离开狮群,去找别的雄狮,从而组建新的狮群。
 
要知道,虽然近亲繁殖在猫科动物偶尔会发生,比如女儿发情了,结果趁着妈妈阿姨们出去捕猎的时候,与雄狮XX,一旦被妈妈阿姨们看到,先是会群殴雄狮,接着就会赶走女儿。
 
当然,大多数时候,如果狮王女儿长大了,但老狮王其实都会已经被外来的雄狮打败,赶出了狮群,则老狮王的女儿就会继续留在狮群,成为新狮王的配偶之一。其中,新狮王有可能是她已经成年的兄弟,也可能是她流浪归来的叔叔,但更大的可能是从外面流浪来的陌生狮子。
 
所以,这种情况下,或许会出现一些近期繁殖的情况,但几率会少一些。毕竟,狮子对于自己的亲人其实还是有辨识能力的。
 
而在雌狮之外,一个狮群能够同时存在的成年雄狮有着严格自我限制,最多两头,一个是狮王一个是狮王的追随者。这两头雄狮肩负着保卫狮群和领地的重任,但里面能够保有交配权力的只能是狮王。
 
 
 
另外,一只狮王通常只能占有狮群两到三年,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雄性赶走,要么是自己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出现近期繁殖的概率也会降低很多。
 
至于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则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赶走,让它或它们去流浪。这里面,有一个意义就是狮群为了保护自己族群的血脉传承形成的一种机制。
 
狮子作为一个群居性的物种,狮王拥有众多配偶看似很美好,但其实它们的幼崽成活率很低。只有10%的雄狮可以活到成年。而对于即将成年的小雄狮,狮王和整个狮群都会为了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和成长,将它们驱赶出去。
 
雌狮在2岁左右就会达到性成熟,会出现发情现象,但雄狮5-6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所以,在它们达到性成熟之前,在2-3岁时就让它们离开种群,出去独自生存和成长,才能将来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狮群,保护自己的领地。
 
雄狮的成长,其实是充满艰苦和困难的。试想一下,一对儿孪生小狮子,在乳牙都还没有长大情况下,就要被父亲母亲赶出种群,去孤苦流浪,这经历的可是生死生存的考验,不是去踏青玩游戏。
 
被驱赶出狮群,成为流浪的狮子,对于狮子幼崽来说,是劫难也是历练的开始。在流浪的过程中,如果半途遇到别的狮群,也会有被狮王驱逐的可能,甚至发起一场突然的战斗。这些,都还是小事情,可怕的是会遇到别的猎食者,比如鬣狗。
 
 
 
鬣狗也是群居性动物,一般一个鬣狗群数量较多,十几二十头是正常的,但对于一头成年雄狮来说,如果孤身遇到这样的一个鬣狗群,是极为危险的情况。狡猾凶狠的鬣狗,会对落单的雄狮群起而攻,正常一头雄狮是很难应付得来这种围攻的,一则鬣狗比狮子小,更灵活,二则双手难敌四拳,何况是一窝蜂而上的鬣狗群。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多数的流浪狮子其实并不是孤身一只,而是通常是两只甚至三只。一个原因是狮群内同时被驱逐的小雄狮可能不只一个,而是好几只,而且还都是兄弟,所以它们会联合在一起,加大被驱逐后的生存几率。
 
如果是比较强大的狮群,甚至还会出现同时驱逐五六只年轻雄狮的情况,这时候,一个强大的流浪狮子就出现了,这就是草原上奔跑的兄弟。
 
狮子有团结联合盟友的传统,一个是防备在流浪的过程中遭遇别的捕食者,二是在去夺取别的狮群统治权的时候能够有盟友助力。
 
像一般才2、3岁的年轻成年雄狮,其实是打不过鬣狗群的,需要至少2头才能自保。因此在狮子的世界里,伙伴和盟友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们结盟后,一般也比较忠诚可靠,一旦当中分出了狮王,另外的雄狮要么会自动降为从属地位,要么自行离开,去寻找夺取另外狮群成为狮王的机会,极少会出现内斗的情况。
 
第三、另一个,流浪狮子结盟的一个因素,是来自食物的压力。
 
 
 
所有的流浪雄狮,日子艰难是必然的。随着雄狮成年,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本身狮群狩猎就不容易,成员又多,食物需求就更大了。所以小雄狮成年后被赶出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在草原上,狮子尽管被称为百兽之王,但捕获猎物不是那么容易的,成功率很低不说,而且可能在狩猎的时候伤了自己,还要防备鬣狗时不时的挑衅和抢食。所以说,一个狮群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
 
因此,为了维持狮群的生存,长大成年的小雄狮必须被驱赶出去,一个是让它学会自己去捕猎成长,减轻狮群压力;二个是希望小雄狮成长后成立自己的狮群,延续原来狮群的血脉。
 
这也是为什么,狮子通常为了捕获到足够的食物,会敢于向比它们体型大的动物发起进攻,如选择河马、野牛、角马等大型猎物下手的原因。
 
此外,对于狮子来说,单独捕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率并不高,大约只有可怜的5%-27%。所以,如果大多数的流浪雄狮,没有与其他雄狮结成联盟的话,是很难存活到完全成长的。
 
但它们的父母可不会顾虑那么多,不去流浪学会自己成长,不仅会给族群带来麻烦和压力,以后父母死了,它们一样难有自保和生存的能力。所以,只有在不断地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和残酷中,小雄狮才会慢慢成长起来。
 
一般来说,小雄狮要流浪3年左右,等到它们大约5岁时,才算是完全的成熟雄狮,有足够能力去争夺一个狮王位置。
 
第四、狮群驱逐小雄狮,也有要保证狮王在狮群里唯一权威的因素
 
对于雄狮而言,流浪是它们生命中的必修课——如果雄狮不流浪,它们将很难成长,最终会给所处的狮群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影响是,随着小雄狮的成长,它们必然会对狮王的威严和权力发出挑战。
 
原来,两岁左右的雄狮正处于青少年时代,体内雄性激素会分泌增多,它们的性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暴躁,行为也越来越任性。比如说它们常常会因为争抢食物而把母狮们挤到一边,无故对狮群中的其他成员咆哮,甚至试图和狮王争夺优先享用食物的权利和交配权……
 
那么,为了维持狮群的稳定和狮王的权力,小雄狮必须赶出狮群!
 
 
 
第五、流浪雄狮长大以后,还能认识自己的母亲吗?
 
这点,大可不必质疑。如果流浪雄狮在发情期遇到自己的母亲,假如已经无法分辨出那是自己母亲的,是有可能出现雌雄关系进行发情交配,但这种情况极其微弱。
 
事实上,雌狮在诞生幼崽之后,会选择悉心的照料幼崽。哪怕是幼狮断奶期结束了,依然会跟随自己的母亲长达两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抚育阶段,已经足以让幼崽记住自己母亲和姐妹的气味。
 
狮子的感觉器官本来就高度发达,视觉、听觉、嗅觉都很好,尽管狮的嗅觉不如野狗、猎豹等其它食肉猛兽,但发达的程度也足以助其辨识敌我、捕食和标记领地。
 
再加上,流浪狮子没被驱赶出狮群之前,长期与狮群成员间存在互相摩擦头部,用舌头舔舐对方等方式进行彼此间的问候,早已经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把自己的气味留给对方,形成了独特的气味交流方式,不管流浪多久,都能够根据这种群体间共同的气味来识别彼此。
 
更何况,出色的嗅觉本来就是狮子捕猎的重要辅助能力之一。狮子的嗅觉很灵敏,能闻到几公里外的气味,它们还有一个能力,就是在捕猎的时候既会隐藏自己的气味,也会主动暴露自己的气味。
 
在靠近猎物的时候狮子必须判断好风向,把握好移动的方向——它要从下风口方向向猎物移动(也就是逆风而行),这样猎物就不会因闻到自己的气味儿提前逃跑,狮子就有较大的概率捕获猎物。
 
在群体捕猎的时候,部分狮子就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气味了,甚至要主动站在上风口方向,让自己的气味随风飘到猎物那里。当猎物闻到狮子的气味儿后,就会受到惊吓,然后往下风口方向跑去。
 
因此,如果一头流浪狮子除非生病或者受伤,导致失去了嗅觉,才可能出现遇到自己母亲后无法辨识的情况。而如果这头流浪狮子失去了嗅觉,其实有可能在遇到自己母亲之前,就因为更低捕猎成功概率,饿死在了流浪的路上,哪还有什么其它事呢!
 
以上,就是我对本题的解答,希望能够诸位一点参考,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如有欠缺,实属正常,非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