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 高发期:这 3 类熟人专挑你心软时捅刀

2025-07-05 08:00

 “杀熟” 现象如此猖獗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期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会显著提升,大约增长 37%。在浓厚的节日氛围感染下,我们内心满是温暖与喜悦,对身边熟人自然而然地放下了防备。这种心理变化恰恰给了那些居心不良之人可乘之机,使得各种认知陷阱频繁出现。

 
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过年期间常见的三种 “杀熟” 套路,大家务必牢记于心。
 
年关现形记:3 类 “杀熟” 套路正在上演
 
情感绑架局(占比 42%)
想象一下,大过年的,你正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突然接到多年发小的电话。电话那头,发小带着哭腔,焦急地诉说着母亲突发重病,急需一大笔钱做手术,请求你先借他几万块救急。听到这番哭诉,你瞬间心急如焚,念及多年的深厚情谊,毫不犹豫地把钱转了过去。可谁能想到,这一转,钱就如同石沉大海,此后发小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利用贝勃定律。骗子们先编造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悲惨故事,让你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心理防线瞬间崩塌。在你还没来得及冷静思考时,就已经掉进了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暴利诱惑局(占比 35%)
期间,各类聚会扎堆。许久未联系的前同事这时冒了出来,在群里热情地分享一个所谓的 “区块链年货投资项目”。他们把这个项目描述得神乎其神,声称稳赚不赔,回报率高得惊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并且赚得盆满钵满。你一看是熟人推荐,下意识地觉得应该靠谱,便跟着投了钱。结果没过多久,项目就突然爆雷,前同事也卷款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投入的辛苦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这其实是利用了我们常见的思维盲区 —— 确认偏误。我们总是习惯性地选择性相信熟人推荐的东西,潜意识里觉得熟人不会坑自己,从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代购陷阱局(占比 23%)
邻居过年从国外回来,兴高采烈地告诉你,自己在免税店有熟人,可以帮忙代购超便宜的 iPhone。你一听,价格比国内市场低了不少,又想着是邻居帮忙,肯定不会有问题,于是满心欢喜地下单了。可当你收到手机,迫不及待打开包装时,却发现竟然是一部翻新机。你去找邻居理论,邻居要么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要么干脆耍赖不认账,你想投诉却连个门道都找不到。
 
这种情况正是利用了单纯曝光效应。因为我们对邻居比较熟悉,所以自然而然地放松了警惕,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推荐的东西肯定是好的,结果却不幸上当受骗。
深度解构:为什么我们总在被 “杀熟”?
 
情感账户透支:年度人情结算期催生补偿心理
不仅是一年的结束,更是人情世故的重要结算点。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会回顾过去一年里与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内心会产生一种想要回报的心理。这种补偿心理让我们在面对熟人的请求时,哪怕觉得有些不合理,也很难狠下心来拒绝。
信息茧房效应:亲友圈形成封闭信任链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亲友圈。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彼此熟悉、相互信任,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信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很难接收到来自外界的不同声音和信息,这就导致我们更容易盲目相信熟人所说的话,哪怕这些话可能存在问题。
决策疲劳:节日琐事消耗 90% 认知资源
过年期间,各种琐事纷至沓来,走亲访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等等,忙得我们晕头转向。大量的事务消耗了我们绝大部分的认知资源,据估算,这些琐事大约会消耗我们 90% 的认知精力。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变得不够理智,很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和建议所左右。
认知突围:5 招构建防骗防火墙
 
延迟满足法则:任何涉及金钱决策冷却 24 小时
当熟人向你借钱或者推荐投资项目时,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就答应下来。不妨告诉自己,先等 24 小时再说。在这 24 小时里,让自己彻底冷静下来,从多个角度仔细思考这件事情的合理性和风险性,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信息三角验证:通过第三方渠道核实关键信息
对于熟人所说的涉及利益的事情,一定不要盲目轻信。可以通过多种第三方渠道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比如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向其他了解情况的人咨询等等。只有经过多方验证的信息,才更值得我们相信。
建立心理账户:明确社交预算红线
在来临之前,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社交预算。无论是借钱给他人,还是进行消费,都要严格控制在这个预算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顾及人情面子而过度支出,导致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反脆弱训练:每周进行 1 次防骗情景模拟
平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防骗情景模拟训练,比如每周安排一次时间,假设自己遇到了各种常见的 “杀熟” 套路,然后思考应该如何应对。通过这种方式,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类似情况时,就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数字取证意识:关键对话全程保留文字记录
如果和熟人有涉及金钱、利益等重要事项的对话,一定要养成保留文字记录的习惯,比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等。这些记录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证据,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正的感情,是禁得起理性考验的。在享受温馨与欢乐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自己的善意加上一层 “防护网”。请记住,那些让你感到为难的要求,实际上已经在慢慢消耗你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个,祝愿大家都能与亲朋好友愉快相聚,同时巧妙避开各种 “杀熟” 陷阱,度过一个开心、安心的节日!
 
你曾经遭遇过哪些 “杀熟” 套路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