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过的老板总不会害我吧?"这是多少人在面对熟人邀约时放松警惕的心理写照。广州一模特的遭遇彻底打破了这种天真的信任——6月8日,这位年轻模特应前老板"赴泰拍杂志"的邀请飞往曼谷,却在抵达廊曼机场后神秘失联。五天后的一通视频电话揭开了噩梦:他已被非法转运至缅甸,视频背景里隐约可见持枪守卫。
这起案件暴露了跨境诈骗的最新趋势:犯罪分子正从广撒网转向精准狙击熟人圈。据衷女士透露,其弟接到的是"曾经合作过的老板"邀约,对方以专业拍摄为由提供了全套"正规"流程安排,包括机票预订和工作日程。这种伪装使受害者完全卸下防备,甚至主动配合完成跨国行程。更令人心惊的是,6月13日那通求救电话后,当事人再度失联,缅甸某诈骗园区的监控曾拍到他被多人押送的画面。
剖析此类案件,犯罪团伙的套路呈现三个鲜明特征:首先,利用行业人脉降低戒心,以"老同事""前合作伙伴"身份重建联系;其次,伪造专业合作场景,包括拟真合同、行程单甚至预付款;最后,选择泰国等旅游国家作为中转站,规避直接赴缅的警惕性。据东南亚反诈联盟数据,今年1-5月类似"熟人邀约"案例同比激增67%,其中文娱从业者占比达38%。
王星女友在社交媒体揭露更多细节:"他们会让目标先完成一两次真实合作建立信任,第三次才收网。"这种"养猪式诈骗"正成为新威胁。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受害者被胁迫后反成加害者,利用自身行业资源诱骗更多同行入局,形成恶性循環。
面对升级的诈骗手段,专业人士建议采取"三验三查"防护措施:验证公司注册信息、查验合作方近半年动态、核验境外拍摄许可;查目的地安全评级、查邀约人近期出入境记录、查工作签证真实性。尤其要注意,正规海外拍摄必含文化部门批文和境外安保协议。
此案仍在跨国侦办中,但留给行业的反思已然沉重。当我们习惯用"圈子文化"衡量信任度时,犯罪分子早已将人脉变作案工具。或许该重新理解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跨国合作中更需把每个环节都置于制度框架下审视。毕竟在诈骗分子眼里,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只有永远的猎物。
上一篇:“杀熟” 高发期:这 3 类熟人专挑你心软时捅刀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